【动物界全系列】异孔亚派—黄道蟹总科

【动物界全系列】异孔亚派—黄道蟹总科

异孔亚派—黄道蟹总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短尾下目

蟹派

异孔亚派

黄道蟹总科

黄道蟹总科(学名:Cancroidea)是短尾下目下的一个总科,原来有六个科,现时只有近圆蟹科和黄道蟹科两个科。

1.下属科

近圆蟹科(Atelecyclidae)

黄道蟹科(Cancridae)

2.近圆蟹科

近圆蟹科(学名:Atelecyclidae)为十足目的一科动物。

(1)皱纹克劳蟹

皱纹克劳蟹(学名:Kraussia rugulosa),属近圆蟹科克劳蟹属。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的宽度稍大于长度,呈圆形。表面密具短的横行皱褶。分区可辨。额绿中部被一“V”形缺刻分为两叶,各叶前缘横截而具细锯齿。内眼窝角锐而突,但并不超越额叶,与额叶之间亦有“V”形状刻,眼窝背绿两缝之间的外末角突出。前侧绿大于后侧缘,具许多细刺,其中包括外眼窝角在内共有4—5个较大的锐齿,各齿均向前伸出。后缘短,稍内凹。螯足不甚对称,长节的背缘及腕节背面的末半部均具锐刺,掌节具较光滑的横行皱褶,指节较掌节为长,两指的末端具深凹,呈匙状。步足各节前、后缘具细短刚毛,指节细长,呈刀片状。头胸甲长17毫米,宽20毫米。

②生境

生活于潮间带的岩石下,或岩石与珊瑚的缝隙中。

③分布

中国西沙群岛及台湾地区,日本及其琉球群岛,夏威夷,萨摩亚群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埃利斯群岛,丹老群岛,圣诞岛,特威德,科科斯,基林岛,帝汶岛,菲律宾等地。

(2)光辉克劳蟹

光辉克劳蟹(学名:Kraussia nitida)为近圆蟹科克劳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前部2/3呈圆形,后部1/3则趋窄。表面隆起而光滑,无横行绉纹,唯额、眼缘及侧缘具有带刚毛的颗粒。额由一“V”字形缺刻而分成2叶,每叶又由一浅而宽的“V”字形缺刻分成两三角形齿,内眼窝齿与额齿分清,唯下若额齿的突出。前侧缘具小锯齿,唯其中有3枚较大,第一枚为外眼窝齿,第二、三枚各有一浅沟引入表面的内后方。后侧缘内凹,与前侧缘交接处的表面各具一赭红色圆斑。后缘与额缘约等宽。螫足短而光滑,长节与腕节的背缘末部各具一刺,腕节内末角的基部具尖锐的颗粒,掌节的背、腹缘圆而无稜,两者呈赭红色。步足饰有黄色细刚毛,指节窄长,唯第四对步足的较宽,均星刀片状。雌性头胸甲长9毫米,宽9.5毫米。

②生境

生活于水深约30米的沙质并具贝壳的海底上。

③分布

日本、印度沿海以及中国的福建等地。

3.黄道蟹科

黄道蟹科(学名:Cancridae)是黄道蟹总科的一科。它们由6个现存的属及11个只有化石的属组成。

黄道蟹属(学名:Cancer)是一属海生的蟹,包括栖息在海滨带著名的普通黄道蟹及北黄道蟹。

(1)普通黄道蟹

普通黄道蟹(学名:Cancer pagurus),亦称食用黄道蟹、面包蟹、玫瑰蟹或按其英语俗称直译为棕蟹,是分布在北海、北大西洋及地中海的一种蟹。

①外形特征

普通黄道蟹的甲壳呈红褐色,幼体的呈紫褐色,有些有时其上有白色斑点。一般而言,雄蟹的甲壳长9厘米,阔15厘米,极端的甚至阔达25厘米。甲壳折叠至腹部形成鳃室。

第一步足为一对强壮的钳,钳指及掌指都是黑色的。其他步足有短的刚毛覆盖,尖端黑色及尖锐。由前看可以清楚分辨大小触角。眼睛也是位于前方的窝内。口器由第三颚足所组成,其后有另外两对颚足,最后才是颚部。

腹部退化及折叠至甲壳底。雄蟹及雌蟹的腹部有不同形状:雄蟹的相对较窄,雌蟹的较阔。在腹部以下藏有性器官及肛门。

②生活习性

普通黄道蟹是夜间活动的,日间会将自己埋在底质中,夜间会游上达50米的地方觅食。它们一般吃底栖带的动物,如甲壳类及软体动物。它们强壮的钳可以打碎甲壳及螺壳。雄蟹对其他雄蟹是带有极度攻击性的,甚至会互相厮杀。雄蟹会按照同类的钳来辨别性别,因雌蟹的钳较为细小。

普通黄道蟹的天敌是鱼类及头足纲,其幼体会被多种浮游生物所吃,而幼蟹则会被海鸟所掠食。

由于普通黄道蟹的大小,它们比其他蟹行动较慢,但有强壮的钳作为补偿。它们可以将自己藏身在沙中以避开掠食者。若被捉住,它们会将步足及钳都放在腹部,用来保护这个脆弱的部位。

③生长繁殖

普通黄道蟹一般会在水中繁殖。雄蟹会捕捉及压住雌蟹,一直到雌蟹脱壳。在新甲壳硬化前就会受精。受精卵的数量可以达到2万个,并带在雌蟹的腹下至孵化为止。孵化后的是浮游的蚤状幼体,接着会发育为后期幼体、大眼幼体及最后的幼蟹。幼蟹最特别的是其发育良好的腹部,及后会逐渐变细及折叠到胸板以下。普通黄道蟹寿命是20岁。

④生活环境

它们经常会躲在石缝及岩穴间,有时也会走在开放的地方。较为细小的个体会住在海滨带的岩石下。

⑤分布范围

普通黄道蟹分布在北海、北大西洋及地中海,在东北大西洋非常丰富,北至挪威,南至北非。

⑥种群现状

普通黄道蟹被大量捕捞。在英国是不允许捕捞体型过小的蟹,只允许捕捞大于14厘米(56°N以北)、13厘米(北海其他地方,但北诺福克区除外)、11.5厘米(北诺福克区)、14厘米(英吉利海峡及西南半岛)。另外各地也有其他的法律限制对其的捕捞。在挪威,罗加兰郡以北只可以捕捞大于13厘米的蟹,以南的地区则要大于11厘米。

挪威每年捕获的普通黄道蟹有8500吨、英国为2万吨、爱尔兰为1万3000吨、法国为8500吨,全球总捕获量为4万5000吨。

(2)红黄道蟹

红黄道蟹(学名Cancer productus),又名Red rock crab。是一种黄道蟹属的蟹,分布在北美洲西岸。

①特征

红黄道蟹的甲壳很阔及圆,牙齿位于眼睛之间,大小及形状相同。它们阔达20厘米。钳很大,尖端黑色。它们的钳上没有锯齿或伸出物。成体全身呈砖红色。幼体有多种颜色,一般都是白色,有时有红点或斑马般的斑纹。

②生物学

红黄道蟹是肉食性的。在普吉特海湾,它们会用钳压碎藤壶食用。它们也会吃细小的蟹及死鱼。雌蟹于10月至6月间的壳会变软,此时就会进行交配。公蟹于此时会保护雌蟹。它们却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鱼的猎物。

③分布及栖息地

红黄道蟹分布在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至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圣马丁岛。它们栖息在潮间带中间,水深达79米的地方。

④渔业

红黄道蟹只有休闲垂钓才会被捕获,当地并没有商业的渔业。它们并不像首长黄道蟹般受欢迎,因其肉量很少。不过,它们的肉质很甜美。在华盛顿州,无论公蟹或是雌蟹,只要甲壳多于5吋就可以渔猎。

(3)隆背黄道蟹

隆背黄道蟹(学名:Cancer gibbosulus)为黄道蟹科黄道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亦呈圆菱形,表面的各区可以辨认,各区的隆起部分均有细颗粒。额窄,不若前一种的突出,分3齿,居中的一枚较窄而突出,两侧的呈三角形。 内眼窝齿及眼窝背缘的齿突均呈三角形,唯不若前一种的那样突出。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共具三角形齿9枚,大小相间,末齿之后,卽在内凹的后侧缘的前部又具一小齿。第二触角基节的外末角突出,此突出从背面内眼窝齿之前也可看到。螯足的腕节与掌节均具细刺和软毛,掌节外侧面的细刺均排威纵列。 步足的指节瘦长,较前节为长。头胸甲长19毫米,宽21毫米。

②生境

生活于水深30—100米的泥沙质或贝壳与沙貭相混的海底上。

③分布

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辽东半岛等地。

(4)矮小黄道蟹

矮小黄道蟹(学名:Cancer pygmaeus)为黄道蟹科黄道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圆菱形,表面复以短毛及颗粒,各区均隆起,唯肝区低平,其中部亦稍隆起。额具3颗锯齿形钝齿,居中者由背面观稍小,而侧齿则较大。前侧缘连外眼窝齿在内,共分9锯齿,大小相近,各齿的后侧缘铰前侧缘略长,顶端各具一小刺。眼窝背缘2缝之间有一齿突,内眼窝齿呈宽三角形,眼柄短而粗,近顶端处具一小齿,顶端有一小突起,具毛。螫足对称,长节甚短,背缘锐,末端及近末端处各具一小齿,外侧面较为平滑,内侧面具短毛,腕节具颗粒,背面有2疣状突起,掌节背面有不规则的2列锐齿,外侧面有5条纵行隆钱,具短毛及颗粒,内侧面有微细颗粒,两指内绿具3—4钝齿,可动指背面基半部具2列颗粒隆绉。步足短小,具短毛。雄性腹部旦窄三角形,第七节末缘具长刚毛,雌陆腹部呈宽三角形,第七节末缘亦具长刚毛。 头胸甲长17.7毫米,宽24.3毫米。

②生境

发见在低潮栈,水草丛中,在水深30—100米泥沙底上也有。

(5)太平洋黄道蟹

太平洋黄道蟹(学名:Cancer antennarius)为黄道蟹科黄道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成年太平洋黄道蟹的甲壳宽度可达155毫米,雌蟹的宽度不超过145毫米。背壳的八分之一处甲壳最宽,体型粗壮,背壳通常是深红色或棕色,也可以变化为橙色或灰色。腹侧为白色,具有特征红斑。强大的爪子是黑色的,走路的腿几乎总是毛茸茸的。后一种性状在雌性中更常见。钳端黑色。

蟹的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头胸部的背面覆以头胸甲。额部中央具第1、2对触角,外侧是有柄的复眼。口器包括1对大颚,2对小颚和3对颚足。头胸甲两侧有5对胸足。腹部退化,扁平,曲折在头胸部的腹面。雄性腹部窄长,多呈三角形,只有前两对附肢变形为交接器;雌性腹部宽阔,第2-5节各具1对双枝型附肢,密布刚毛,用以抱卵。

甲壳折叠至腹部形成鳃室。 第一步足为一对强壮的钳,钳指及掌指都是黑色的。其他步足有短的刚毛覆盖,尖端黑色及尖锐。由前看可以清楚分辨大小触角。眼睛也是位于前方的窝内。口器由第三颚足所组成,其后有另外两对颚 足,最后才是颚部。 腹部退化及折叠至甲壳底。雄蟹及雌蟹的腹部有不同形状:雄蟹的相对较窄,雌蟹的较阔。在腹部以下藏有性器官及肛门。

②栖息环境

栖息在浅水的潮下带至100水深的地方。经常会躲在石缝及岩穴间,有时也会走在开放的地方。形体较小的个体会住在海滨带的岩石下。

③生活习性

太平洋黄道蟹是夜间活动的动物,日间会将自己埋在底质中,夜间会游上达50米的地方觅食。它们一般吃底栖带的埋藏在沙中动物,如甲壳类及软体动物。它们强壮的钳可以打碎甲壳及螺壳。雄蟹对其他雄蟹是带有极度攻击性的,甚至会互相厮杀。

太平洋黄道蟹的天敌是鱼类及头足纲,其幼体会被多种浮游生物所吃,而幼蟹则会被海鸟所掠食。由于太平洋黄道蟹的个体较大,它们比其他蟹行动较慢,但有强壮的钳作为补偿。它们可以将自己藏身在沙中以避开掠食者。若被捉住,它们会将步足及钳都放在腹部,用来保护这个脆弱的部位。

④分布范围

分布于在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潮间带水域。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

⑤繁殖方式

交配最常见于春季和秋季。在水中繁殖。雄蟹会捕捉及压住雌蟹,一直到雌蟹脱壳。在新甲壳硬化前就会受精。精子细胞在雌性的生殖道内硬化,从而防止其他雄性对卵产生刺激。受精卵的数量可以达到2万个,并带在雌蟹的腹下至孵化为止,卵在交配后11周排出。经过7-8周的时间,幼虫从橙色的卵中孵出。孵化后的是浮游的蚤状幼体,接着会发育为后期幼体、大眼幼体及最后的幼蟹,要通过六个生长阶段。在此时是浮游的。海流导致幼体在大陆架上广泛分布。直到幼体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该动物才会移动近海岸。幼蟹最特别的是其发育良好的腹部,及后会逐渐变细及折叠到胸板以下。太平洋黄道蟹寿命是20岁。

⑥种群现状

该物种是海洋类生物,数量在,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发布于 2023-08-12 07:11・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