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辨识(六十)“游龙” 是指哪种蓼

原标题:《诗经》里的植物辨识(六十)“游龙” 是指哪种蓼

《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中的“游龙”,现代的《诗经》释本都解释为水草名,即荭草(红草)、水荭、红蓼,《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也说荭草就是红蓼,就是《诗经》里的“游龙”。

红蓼是蓼属草本植物中植株最大的一种。俗称荭草、阔叶蓼、大红蓼、水红花子等。一年生草本,高1-2米,上部分枝伸展,有长柔毛。叶似商陆而大,托叶膜质,上部有绿色环状翅。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紧密,微下垂或下垂;花被淡红色或白色;瘦果近圆形,双凹。

红蓼干似罗汉竹,枝条开展,绿叶肥大,花繁色正,或红或白,垂如流苏,喜气洋洋,正是“数枝红蓼醉清秋”(宋·陆游)。红蓼无论长在沟边湿地还是村边路旁,都格外引人注目。农家也常栽培于房前屋后用以观赏。果实入药,名“水红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积、利尿功效。

在古籍书中,最早,也较清楚的描述了“游龙”特征的是三国(吴)学者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释《诗·郑风》“隰有游龙”:“游龙一名马蓼,叶粗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余。”根据其所说“叶粗大”,“高丈余”,似乎所指即今之红蓼。

明明白白说“荭草”是“游龙”者是《本草纲目》。《百草纲目·荭草》释名:“鸿(音缬) 、茏古(一作鼓)、游龙(《诗经》)、石龙(《别录》)、大蓼。”“时珍曰: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曰荭、曰鸿。鸿亦大也。”“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色浅紅,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其色赤黑而肉白,不甚辛,炊炒可食。”从 “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这些特征可以断定,《百草纲目》里的荭草就是指今之红蓼。因为蓼属植物只有“红蓼”的茎粗于拇指,有的茎、叶有毛,叶大如商陆。

此外,有些解释虽然没有表述出红蓼的基本特征,但也说的通。如,《诗.郑风.山有扶苏》“隰有游龙”,郑玄《笺》:“游龙犹放纵也。”朱熹注“游龙犹放纵也”:“游,枝叶放纵也;龙,红草也。”

陸佃《埤雅》(宋)和《尔雅翼》(宋)说“游龙”是荭草,并都联系诗意作了一下解释:《埤雅》说乔松配游龙,扶苏配荷花,“山隰之所养以自美者至矣。”《尔雅翼》说 “游龙”和荷花都是低湿之地植物的高大者,都是美丽出众之花草。如果从以上角度理解,说“游龙”是今之红蓼似乎很贴切。

曹植《洛神赋》形容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形容洛神如蛟龙一样

体态轻盈,身姿柔美,与《诗经》“隰有游龙”不同。

有几点存疑:

(1)《毛传》:“龙,红草也。”《尔雅·释草》“红,龙古,其大者蘬”郭璞注:“俗呼红草为茏。”可以看出,“红、龙古”是个统称,其中最大者名“蘬”;“红,龙古”包含蘬。如果郭璞说的“俗呼红草为茏”之“红草”是指《尔雅》里的“红,龙古”,那么,郭璞说的“茏”也应该是个统称,并不是《尔雅》里的“其大者蘬”;如果郭璞说的“俗呼红草为茏”之“红草”是单指今之红蓼,那么,红蓼就应是《尔雅》里的“蘬”,但 未见有古籍提及。

(2)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游龙一名马蓼”,但本草书籍中的马蓼,均不包括红蓼。陶弘景《名医别录》(南朝):“马蓼生下濕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其最大者名龙薣,即水荭也。”苏恭《新修本草》纠正说,“《尔雅》云:荭,一名茏古,大者名蘬。 则最大者,不名茏古,陶误呼之。”其实陶弘景说的并不错,他说的是龙薣即水荭是马蓼中的最大者,并没说水荭是所有蓼中的最大者,水荭不是指红蓼。这与《尔雅》及郭璞《注》相符。红蓼并没有马蓼之俗称。

(3)陶弘景《名医别录》说荭草“今生下湿地甚多,极似马蓼而甚长大。《诗》称隰有游龙,郭璞云:即茏古也。”有说“马蓼茎斑叶大有黑点”。韩保升《蜀本草》也说“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本草纲目·马蓼》“时珍曰∶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但每叶中 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故方士呼为墨记草。”上述古籍都说马蓼的叶上有黑点。红蓼的叶子上没有黑点;也不是及似马蓼。

(4)《名医别录》(汉末)释“荭草”:“···一名鸿 ,如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采实。”红蓼比马蓼大,但叶子不似马蓼而似商陆。按《中国植物志》,红蓼的果实期在阳历8-10月,而叶面上有墨点的酸模叶蓼、春蓼、长鬃蓼等果实期都在阳历7—9月,更接近《名医别录》说的农历五月。

(5)陆玑说红蓼生水泽中不够准确——红蓼生于沟边河旁、村头屋角等地,不生水泽中。

如果“游龙”不是红蓼而是指荭草(水荭。统称),具体是指哪一种呢?

据《康熙字典》,“荭”同“葓”。葓:“《玉篇》水草也。《北史·慕容俨传》造荻葓竟数里,以塞船路。”说明水荭是一种水中草或是近水草。《本草纲目·水蓼》:“时珍曰:此(水蓼)乃水际所生之蓼,叶长五六寸,比水荭叶稍狭,比家蓼叶稍大,而功用仿佛。”这说明水荭与水蓼很相似,只是叶比水蓼稍宽。据此,水荭只能是春蓼、酸模叶蓼。春蓼和酸模叶蓼叶面上都有黑点。《名医别录》、《蜀本草》说的马蓼应该包括这两种。

《救荒本草·白水荭苗》:“《本草》名荭草,一名鸿䕵,有赤白两色。《尔雅》云:红,龙古,其大者蘬。 郑诗云:隰有游龙是也。所在有之,生水旁下湿地,叶似蓼叶而长大,有涩毛,花开红白。又似马蓼,其茎有节而赤,味咸性薇寒无毒。” 并画有附图。

对上述关于“白水荭苗”的理解有歧义。从“有赤白两色(花)”,“叶似蓼叶而长大,有涩毛”,“茎有节”这些特征来看,大致符合红蓼的特征,但从其来看附图明显不是红蓼。

《中国植物志》说长鬃蓼俗称马蓼。如果《救荒本草》说的马蓼是指长鬃蓼,那么“白水荭苗”可以理解为酸模叶蓼。酸模叶蓼的叶似蓼(水蓼)叶而大长,有涩毛,花被淡红色或白色,茎有节而赤。酸模叶蓼的茎枝常虬曲平卧或斜升,有“龙”之态;酸模叶蓼的适应性很强,无论是水边湿地,还是荒地农田,林缘草地都能见到它,称的上是能上山下泽游走的“游龙”。酸模叶蓼的变种绵毛酸模叶蓼,其嫩茎常呈灰白色。绵毛酸模叶蓼嫩茎叶可以食用。从《救荒本草·白水荭苗》的附图来看,更像是绵毛酸模叶蓼。

《淮南子·墬形训》:“海闾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於萍藻。”这其中的“屈龙”,古今各本都解释为“游龙”,即一种漂浮之草。《症类本草》说天蓼“味辛,有毒.主治恶疮,去痹气.一名石龙,生水中。”红蓼不生水中,排除。蓼类植物中,只有水蓼和两栖蓼生水中。两栖蓼味辛,有毒。其叶、花很美丽,现常作水泽绿化植物。如果说“两栖蓼”是“游龙”,不仅与《尔雅》及陆玑注、《证类本草》等的说法契合,也符合“隰有游龙”的生境,又有“游龙”之意;再是,《郑风·山有扶苏》的第一章起兴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而《淮南子·墬形训》说“屈龙生容华(荷花)”,从这里看,说“石龙(两栖蓼)”是游龙很贴切。

有说“游龙”是指天蓼。《毛诗陆疏广要》说“天蓼”是指葛枣猕猴桃。“水蓼与水红相似,则龙非蓼可知。但诸书未有详其花色者,唯陆、佃释蓼云。又一种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如柘,花黃白,子皮青滑。其最大者,名龙。已見別章,盖指此。”所指是今之猕猴桃科的葛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在《唐本草》中名木天蓼。葛枣猕猴桃多生山林中,不符合“隰有游龙”的生境。

总之,在本草书中“水荭”或“荭草”是统称。郭璞说的“荭草”,陆玑说的“马蓼”也可能单指红蓼。我想,“游龙”之称,应该是和《陈风·晨风》“隰有六驳”之“六驳”一样,不一定是那种植物的正名,只是形象的代指或别称而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