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虎紋海參,英名Stubborn sea cucumber, Brown and white sea cucumber。身體呈香腸形或紡錘形,體長大都在15至20公分間,最大可達30公分。體表呈灰白色、淡棕色至淡褐色,背部的顏色較深,有時會有幾對褐色至橘褐色的斑紋,且散生著許多細小的褐色斑、線條及100個左右大小不一的棕色至紅棕色的疣足。疣足常有小白點,尖端有深褐色的尖刺。腹部的顏色較淡,管足發達,呈白色。觸手呈淡黃色,盾狀,共有20隻。肛門偏於背面。體壁內的骨片為桌形體和桿狀體。桌形體常發育不全,塔部退化,僅能見到4個短的立柱,底盤小,略呈方形,周緣平滑或稍呈波狀,有4個中央大孔和4個周緣小孔。桿狀體兩側有分枝,各分枝末端向兩邊突出,像是不完整的扣狀體。管足內的支持桿狀體兩端有穿孔。
夜間才爬出來以觸手黏食珊瑚沙,以其中的有機物為食。體內白色麵線狀的居維氏管很發達,受刺激時會排出有毒性和怪味的白色黏性絲狀物,將攻擊者黏住以退敵。接觸後的症狀包括紅、腫、疼痛等皮膚症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Holothuria pervicax Selenka, 1867 上次更新:2014-02-22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和紅海,西起東非、馬達加斯加、阿拉伯東南部,東至夏威夷和澳洲、太平洋群島,北由日本本州中部以南迄南海,為常見種,臺灣地區分布於東北角、東海岸、恆春半島和澎湖群島,以恆春半島的數量較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Holothuria pervicax Selenka, 1867 上次更新:2014-02-22

棲地

大都匿居在珊瑚礁海域多沙的潮間帶至水深20公尺以內的淺海岩石下,最深可達75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Holothuria pervicax Selenka, 1867 上次更新:2014-02-22

效益(利用)

虎紋參的肉質比較粗硬,價格卻較為低廉,漁民常以潛水的方式捕捉販賣。可飼養在水族箱中供觀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Holothuria pervicax Selenka, 1867 上次更新:2014-02-22